close
第一次知道"盲眼刺客"這本書,好像是在詹宏志的"謀殺專門店"吧!我是很喜歡看偵探小說的,應該說,我很喜歡讀這類煽情"不入流"的小說,像是言情小說啊、偵探小說這類的;其實我什麼都看,所以還真的沒差,不過可以不用動腦的書,我會比較喜歡,畢竟看書是消遣。

當期謀殺專門店的焦點話題是什麼、推薦的作家、書是什麼,我真記不得了,只記得文中有人提到Margret Atwood的"Blind Assassin",盲眼刺客,當時感覺像是奇幻小說一樣,在這裡引述一段在遠流網上國際書展介紹本書的片段:

"在辛克龍星球,薩基諾姆城,地毯的品質衡量標準在於織瞎了多少童奴,因為只有小孩的織手才勝任如此精細的工作。也因為費力,到八、九歲他們就會完全的失明,被賣入妓院。他們的收費很高,因為據說他們的手指極其靈活熟練,讓人被撫摸時會有花朵在肌膚上盛放或流水在身上潺潺流過之感。他們也擅長開鎖,從妓院中逃出來的盲童,不是當割喉盜匪,就是當職業刺客,稱之為盲眼刺客。"


我當時在"謀殺專門店"(遠流的副站、跟金庸茶館一樣都是水準不錯的讀書站)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劇情,還以為這就是整個故事,覺得好像很有趣似的,所以在市圖架上看到就馬上借回來了,當時一點都不奇幻、反而有個七零年代打扮美女的封面還讓我遲疑了一下,而一讀之下才發現,這是一本複雜的很的小說,敘述一對姐妹的故事,而故事中有故事中又有故事,還夾雜了報紙、快訊、信件等等。很煽情、很世俗、很寫實、很繁複、很有技巧,有科幻奇情、愛情、社會、神秘死亡等等的成分在裡面。



英文小說只讀過哈利波特、魔戒I(而且沒看完)、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、納尼亞系列,諸如此類娛樂性質高而閱讀容易的小說,像盲眼劍客這種,不只玩弄情節架構、還不斷的玩弄文字,對英文程度普普的我來說,讀起來好辛苦。不過小說畢竟情節重要過文字,一些單字、句型、引用看不懂不是問題,雖然有點混亂,我還是把那本比書架上朗文英英字典還厚的小說看完了,而且是欲罷不能的在一個多禮拜之內看完。

這是一本吸引人的小説,如果有中譯本的話,我非常想看看!我相信這本書翻譯起來十分的工程浩大,我讀的時候就常有快被作者搞瘋的感覺。故事由一個垂垂老矣、有關節炎、心臟病等等老人病的婆婆(艾瑞斯)上街的過程串起來,中間有她妹妹(蘿拉)的絕響小說"盲眼刺客"的劇情(在她駕車衝出橋欄自殺後兩年以她的名義出版)。蘿拉的"盲眼刺客"是現代小說,說一對偷情的男女,故事中的男主角是在報紙上寫廉價連載小說賺生活費的,他當時以一個時代文化架空的故事"盲眼劍客"來討幽會的女主角開心......這本結構繁複的小說替作者贏得了2000年的Booker Price,在那之前她的小說Handmaid's Tale跟Alias Grace都曾入選Booker Price的Short List(相當於runner-ups)。

不是繁複的故事就是好故事,複雜的人際關係、時空交錯、虛幻與現實的轉換,也不代表了精采的劇情,而"盲眼刺客"這本書,不只有精彩的情節、深入人心的故事,還有讀後的餘味引人深思。我相信同樣的一本書,不同的人讀起來都是不同的故事,Atwood的故事尤其是。我喜歡她游移跳躍的文風,冷然卻不冷漠的筆觸。有些人或許會質疑她只不過是一個用華美文辭堆砌故事、用複雜的結構掩飾缺陷的女性作者,可是像我這樣欣賞簡潔文字的人,卻也非常喜歡"盲眼刺客",不會因為Atwood的敘事風格而厭倦整個故事,而且更因為那樣的走筆方式,讓整個故事的神秘色彩更甚、背後隱藏的主線更離奇。從盲眼刺客跟暗殺對象啞女的發展、那對身分地位懸殊的地下戀人、艾瑞斯跟蘿拉的家族興衰、兩人的感情糾葛等等,這本讀起來很累,眼睛累、腦子累、心情也累的小說,著實不容錯過。有點馬奎斯"百年孤寂"的魔幻寫實味道,可是比"百年孤寂"容易閱讀(中譯本我看到一半就陣亡了),而其魔幻是以現實為基礎,跨寫艾瑞斯近百年的人生歷程。


相比於前陣子剛看完的"達文西密碼","盲眼刺客"少了某些娛樂價值,屬於文學性質比較強烈的小說。可是在我看完"盲眼刺客"之後的兩年,還能對此書念念不忘,對於其中的故事心悸感覺還在,而達文西密碼在整本書過了三分之二的時後我就開始覺得無聊。或許是因為佳評如潮,所以我對它的期望太高了吧?相信電影改編之後會比較好看;我覺得作者說故事的能力不好,故事本體看到最後沒有什麼張力,說是Thriller嘛,好像沒有那麼懸疑,沒有克莉絲蒂的心思算盡、不如Atwood的弔詭、也比不上約翰葛里遜張力,就連Koontz都比較玄奇、故事GY很多、也刺激多了(其實這是個科幻小說作家:P),這本書......還是去看電影吧!(當然這是丹布朗的第二本書而已,還有很多進步空間)不過平心而論是本娛樂性質頗高的小說,除了瑣碎的法文之外,閱讀容易,一開頭還蠻精采的,我第一個晚上就看完了二分之一(其他的部分花了我一個星期的晚上),書中相關藝術、建築、還有女神崇拜的理論都很有趣,我借到了加了插圖的修訂版,讓這個部份讀起來更好連貫;達文西的部份是以崇拜者的角度去描寫,對於對達文西不熟悉的人來說,是很不錯的入門;至於教會的陰謀論?可能我不是教徒、加上相似的材料曝光率頗高,實在一點都沒有震撼感。主角遇到的歐洲人都很"典型"(美國人的印象?小說的效果?),有些人可能看了會覺得不舒服,而且單就人物塑型來看,也並不是很成功。希望電影拍的好,小說讀起來有點寫實版的古墓奇兵的味道,如果不如古墓奇兵就太失敗了,我可是古墓系列的支持者呢。


相關"達文西密碼"的部份只是題外話,或者說本文的導因,Atwood的小說才是重點。(趕快把主題拉回來==a)除了"盲眼刺客"之外,"使女的故事"也是本有強烈女性意識的小說,描述"女人"成為"工具"的虛構時代;今天在圖書館略略瀏覽了一下她的作品集(順便借了Robber Bride跟Good Bone回來),除了長篇小說,她還寫詩跟短文,評價似乎都不錯(不過當然啦!誰會相信書後面出版社收集的書評的?)。剛剛上網搜查了一下,Atwood的作品終於有了中譯版(兩年前還沒有呢),包括"盲眼刺客"、"使女的故事"(The Handmaid's Tale)、"末世男女"(Oryx and Crakes),如果有機會一定要看看。博客來之流的網路書店、還有金石堂、敦煌等等的書店應該都會有書,如果對原文版感興趣,我在誠品的網路書店有看到。



附上小故事一則: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因而收入近七千萬英鎊的出版社Bloomsbury,同時也是Atwood、英倫情人(The English Patient)之作者的出版社喔!他們的總編輯不喜歡外界刻意強調哈利波特的成功,而忽略了他們對於文化界的貢獻。總編輯相信"只有質量能夠讓一本書顯得卓爾不群",商業考量當然很重要,可是更重要的是扶持偉大的作者,幫他們開拓事業。J.K.羅琳的第一本書,也是在許多出版社不斷拒絕之後來到他們的手中,而市場收益證明了一切。<遠流博識網,書市瞭望

>不是專業書評人、本文也不是書評,只是以我的觀點介紹一個我欣賞的作家、一本我喜歡的書。<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yyeh 的頭像
    jayyeh

    月光傾城

    jay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